16 11月 2007

廣和宮整修的爭議



上一篇文章我提到我去新埔的味香飲食店吃好吃的乾麵,這家店位在廣和路與中正路的交叉口上,事實上,廣和路之所以叫做廣和路,就是因為該路的起點是廣和宮。當我大喫乾麵的時候,廣和宮就在對街,基於我對古蹟的喜好,我決定吃完麵後就到廣和宮走走。



廣和宮建於1860年,主祀客家人的守護神三山國王,雖然廟本身不是很老,只有百來年的歷史,卻是新埔大街上曾經輝煌一時的大廟。

我遠遠就看見廣和宮正在整修,不過廟門是開著的,應該不算大修,可以參觀。或許是因為中午用餐時間到了,廟內沒人,最適合拍照。不過當我走近廟宇一看,心裡就暗叫一聲糟糕︰又一間廟被錯誤的整修方式給毀了。



先看看它正門的屋身,左邊身堵上的透雕被塗上鮮豔的紅色,門框則先以紅色打底,再疊上白色以突顯對聯上的字。右邊則是原初的色彩,雖然有些斑駁,卻充滿歲月的痕跡。很明顯,左右一比就知道兩邊的色調完全不相同,真不知整修的師傅是如何考究出這種豔麗的紅色?



還有什麼比這石雕上的鮮黃、艷紫、青綠、桃紅…更加俗麗的?我實在不明白塗上這種廉價的油漆,真的有比原本古樸的模樣還要好?更何況石雕本來就很少上色,除非是木雕、交趾燒或泥塑,否則一般裙堵、身堵上的彫刻都會保留天然石材的原色,不再加工。好吧,就算要重塗顏色,也得先考究一下當初的設色,不是把當今最新的顏料直接潑灑在牆壁上就算是在整修古蹟好嗎?



裡面的狀況更慘,門神被整個塗掉重畫。唉,萬一舊的門神出自名家之手(例如潘麗水)怎麼辦?難道整修的師傅有自信畫得比舊的更好?如果畫得更糟,那原本還有復原希望的文化資產不就這樣被毀壞光了?



屋頂木構架也被塗掉重畫,通樑、通隨、雀替、坐斗…上的彩繪無一倖免,先以紅色打底,再覆蓋上其他鮮豔的顏色。



一幅尚未完工的新彩繪,就這樣蓋在底下原有的圖案。我並不知道之前的彩繪長得什麼模樣,也對這幅新的仕女圖沒什麼好感。雖然一百四十餘年的廟齡並不算太長,不過如果每一次整修是全新的整形,那麼再過四百年,廣和宮還是完好如新,沒有歷史感,沒有歲月的痕跡,當然也就失去了古蹟的意義與價值了。


(圖片來源︰亞洲輕食旅行)

難道修古蹟真的只能「整舊如新」嗎?不,台北大龍峒保安宮就是最好的反例。自由時報就曾報導保安宮聘請澳洲壁畫修復團隊來台,整修潘麗水在正殿迴廊裡所留下的七油彩幅與兩幅水墨,重金禮聘的原因就是為了「整舊如舊」的修復概念,不再把舊的畫作全部塗掉,而是以修復的技巧來還原潘麗水彩繪的原貌。(註一)

就在我感嘆「整舊如舊」無法被大多數的廟公接受,廣和宮有可能因此毀在「整舊如新」的觀念之下,沒想到廣和宮竟上報了,不但聯合報地方版有報導,自由時報也刊載了兩篇(12),出問題的部分都與新的彩繪有關。


(門神盔甲上的女子,圖片來源︰自由時報)

原來是新的彩繪師傅筆調過於大膽,不但在通樑的畫作裡畫上穿著暴露、體態輕挑的女性,連門神的盔甲上也畫著上圍豐滿的妙齡女子,讓信眾覺得太過清涼、不夠莊重,希望匠師能夠再做修改,補上幾件衣服。

我回去查看一下我拍到的照片,果然出現了這些養眼的女子,這麼「另類」的圖案,在廟裡還真少見。事實上不只是女性,連男性的儀態都很不同,表情與姿勢比起傳統的彩繪還要生動、活潑。雖然傳統的彩繪比較「莊重」,不過其構圖與人物的姿態上卻照著繪畫的陳規走,樣子比較死板,沒有新彩繪的動感與活力。

現在我倒很想看看新彩繪完工之後的模樣了。


註一︰保安宮對「整舊如舊」的堅持,為它贏得了2003年「聯合國教科文組織亞太文化資產保存獎」的肯定,也是台灣唯一獲得此獎項的單位。


延伸閱讀︰

茄苳樹窠《古蹟裡的家》《全新古蹟》

漂浪。島嶼《歷史的斑駁---消失的黃永遷兄弟洋樓》《得月樓整修了!兼論歷史建築的身分曖昧》

雙餘館《娘,我就給您換新的》

泰德的Life Office《Arguments for Conservation》


新增連結︰

濱刺麥︰《新埔大廟廣和宮的彩繪爭議

二魚訪古錄︰《(未定古蹟)新埔廣和宮


6 則留言:

Unknown 提到...

廣和宮原彩繪雖不是潘麗水大師作品,卻也是另外一位大師許連成的作品,完全沒保留下來真的是很惋惜。

匿名 提到...

Yin-chieh,原來是許連成先生的作品,唉,廟方真是太不尊重原作者了。我對許連成先生並不熟,可否提供些訊息?

匿名 提到...

新增了兩篇連結,可以看到彩繪重修後的廣和宮,真是慘不忍賭,竟是一些美女清涼穿著比基尼、爆奶、出浴等畫面,這種修法簡直就是惡搞呀。

匿名 提到...

我覺得那些新彩繪其實頗有趣,代表著新時代匠師的想法。

看起來比較麻煩的是,他們直接塗掉原來的畫,而非另外新做木件重新彩繪。

國家或搶救古蹟的人士可以做的事情,可能是在廟方決議要更新時,去買下那些原來的舊作,另找地方保存。

這些作品,在古董市場上也會是搶手貨吧。

匿名 提到...

Judie35,其實你的想法很有趣,如果可以把畫從木材上剝下來的話,這樣問題就會減少很多,不過彩繪是否可以這樣做?我很懷疑啦。

至少也該在塗新畫之前,把舊的畫做紀錄,例如拍照等。這樣就會避免遺憾了。

如果這位新匠師可以把畫畫在新蓋的廟上,而不是舊廟上,這會是最好的。老廟保留原作,新廟有新畫法,皆大歡喜,沒有爭議。

最後,依照台灣的傳統修法,就是把新畫塗在舊畫上,這是再平常不過的修廟方式了,幾百年來台灣的廟宇都是這樣修。可是新的保存觀念會認為這是不對的,舊畫應該要保留。

所以,此爭議顯示出一種舊觀念與新觀念無法銜接上的灰色地帶,廣和宮的廟公與新匠師會認為他們的作法是對的,而對古蹟愛好者而言會認為他們是在破壞古蹟。

這真是個無解的難題呀。

Unknown 提到...

我對許連成大師的了解也不是非常深入,僅知他是台北三重人,作品多在新竹、桃園、台北一帶,您文章裡提到的大龍峒保安宮他也有參與,孔廟、桃園景福宮、艋舺高氏宗祠、台北陳悅記祖宅…等知名廟宇、宗祠、宅第都曾有他的作品。其實對於古蹟彩繪該不該保留一事,我個人認為如果彩繪狀況好的部份可以選擇性保留,真的已經損壞的部份翻新當然也是必要的,沒有絕對要全部保留的必要性。廟方其實不太可能會答應出賣廟體構件,他們覺得彩繪該翻新就是翻新,除非廟方打算拆舊廟蓋新廟才有保存構件的可能性。格主提到:『如果這位新匠師可以把畫畫在新蓋的廟上,而不是舊廟上,這會是最好的。老廟保留原作,新廟有新畫法,皆大歡喜,沒有爭議。』這樣的狀況也是很難發生的呢!所以才會有這麼多爭議。再者我不覺的新彩繪哪裡有趣,新時代匠師的想法不代表可以低俗或者俗氣,如果像宜蘭傳統藝術中心戲臺上的彩繪出現大同寶寶與乖乖寶寶,這才是融合新時代元素而不低俗的想法,僅供參考。我部落格裡有少部份舊彩繪可供大家欣賞,http://www.wretch.cc/blog/jo53333/14503747